管是初來乍到還是已經(jīng)生活好幾十年的外省人,對于廣東話,只有一個詞形容“難學(xué)”!不僅語音難,詞義有時更是千差萬別,一不小心,觸犯禁忌說錯話,還會遭受白眼呢!本期“粵游地圖”就為廣大外省同學(xué)科普科普廣東話里的禁忌,避免好心說錯話!
講究好兆頭
廣東人凡事都要講究“好意頭(好兆頭)”,如果認為這個詞的語音不吉利,就得改另一種說法,俗語叫“避忌”。如過年過節(jié)老板請吃飯,廣東話的“吃”同“蝕”同音,生意人最怕“蝕本”,所以喊吃飯為“吔(jaak3)飯”。
又如動物的舌頭,廣東話叫為“舌”,這會讓人聯(lián)想蝕水的“蝕”,所以改為“脷”,如叫豬舌頭為“豬脷”,牛舌頭為“牛脷”等。廣東地區(qū)潮濕多雨,人們出門離不開傘,但“傘”與“散”同音,要是什么都散清就不好了,因而改口叫“遮”。
“黃瓜”是人們常要接觸的蔬菜,說到“瓜”,廣東話有另一種意思就是“死”。“黃瓜”,這豈不是容易使人誤會說姓黃的都要死嗎?為免得姓黃的人家尷尬,聰明的廣東人將“黃瓜”叫做“青瓜”。同樣,“絲瓜”的絲字也與“輸”諧音,人們亦改為“勝瓜”。
忌“輸”
廣東商業(yè)發(fā)達,所以忌諱“輸”,很多語言禁忌都和“輸”有關(guān)。通書就是歷書,也就是皇歷,但廣東話“書”與“輸”同音,不好聽,所以改叫“通贏”,也有人叫“通勝”。
同樣“讀書”也要說成“讀贏”。有一種中秋夜所賣的木魚書,被叫賣者呼為“月光贏”。茉莉是一種香花之名,但因為與“沒利”同音,所以被稱為“有莉”。
忌意頭不好之詞
“灰面”是舊時對面粉的稱呼,廣東不喜“灰”字,因為灰有灰心的感覺,所以改稱“揚面”,揚面的揚有“顯揚”的意思;苦瓜中的“苦”字廣東人也不喜歡,所以改成了“涼瓜”。雞腳叫鳳爪,狗肉叫香肉,也是同樣的原因。
血也是不吉利的東西,所以在廣東,豬血叫“豬紅”,香港人說“掛彩見紅”,紅也是來取代血的。
廣東人不喜歡“散”,所以雨傘,在廣東話里面叫做遮。
廣東人不喜歡說“死”,“死”乃意頭極壞之詞,是人們所諱說的,故死人曰“去世”、“百歲”、“百年”等。市井間還有“過咗身”或說“去賣咸鴨蛋”等。“棺材”改稱為“長生”、“壽木”等。
廣東話里面的“伯母”音與“伯冇”相近,所以也改稱伯友(伯有)。
忌“少錢”
廣東人以水為財,忌諱與水相反的“干”。怕干的原因是怕“荷包干”。
如動物的肝贓牛肝、豬肝、雞肝、鴨肝等,廣東人覺得說“肝”不好,“肝”與“干”同音,什么都干癟了,不吉利,要濕才好,于是改叫“膶”,所以廣東人把豬肝叫做“豬膶”,不獨如此,豆腐干、番薯干也被叫做“豆腐膶”、“番薯膶。同樣是“干”,干杯時不叫“干杯”,而叫“飲勝”。
因為“杠”和“降”同音,廣東人把“竹杠”稱為“竹升”,希望“生意發(fā)達,步步高升”。做生意,停下也不好,所以廣東人乘車喊“停”叫做“慢”,該到站了叫“有慢”。說人肥了稱為“發(fā)福”,說人瘦了叫“清減”。
|